左起台南市社區大學校長林朝成(70級)、詩人張德本(63級)、張良澤老師、呂興昌老師、林建農(69級)
早年鳳凰樹文學獎重要推手張良澤老師(右)、呂興昌老師手持歷屆正獎作品集, 他倆後面是參與第一屆鳳凰樹文學獎草創的張德本學長。
台語文爭議昨天再度躍上報紙重要版面,並搶攻電視新聞頻道。這次「衝突」現場仍在台南的國立台灣文學館,我在台下全程目睹,但「激情」過後,迫不及待留下更重要的歷史見證。
6月12日下午,「走讀鹽鄉──2011鹽分地帶文學學術研討會」進行閉幕前圓桌會議,聞風而來的媒體朋友,焦點鎖定準備提問的成大台文系副教授蔣為文,和台上被嗆的政大台文所所長陳芳明教授。早已不當記者的我,卻是別有一番心思,緊盯台上主持人張良澤老師,和六位討論人之一的呂興昌老師,盤算該怎麼為他們合照。因為,這兩位老師是咱們成大鳳凰樹文學獎,早年草創、奠基時期重要推手。
民國六十二年(1973)5月16日舉行的第一屆鳳凰樹文學獎,是當時中文系系主任尉素秋教授、開設「新文藝欣賞及習作」課程的張良澤老師,帶領多位學生蓽路藍縷創辦的。我還記得大二下學期(1978)接任系會總幹事,和當時主辦第六屆鳳凰樹文學獎的傅明秀學姊(68級),跟著張老師搭車到高雄,再轉公車拜訪葉石濤、江聰平、朱沉冬等多位評審,親自送上聘書,和「刻鋼版」手寫的油印稿,雖然辛苦但禮數和誠意十足。第七屆由我班上姜靜繪(69級)承辦,第八屆「小駱駝」楊麗卿(70級)接手,我已將系會總幹事交棒給70級沈玉雯,再傳到她同班溫政榮,「無官一身輕」卻仍很「雞婆」地在評審會場忙進忙出。
應該是大三上(1979)吧,張良澤老師突然去了日本(後來才知他被列為「黑名單」,有十四年無法返台),系上有些措手不及,「新文藝欣賞及習作」先由呂興昌老師代授,下學期鳳凰樹文學獎許多繁雜的事,似乎就「義不容辭」落在呂老師身上,當時助教胡紅波、楊文雄兩位老師更不用說了。
第六屆鳳凰樹文學獎那次吧,我和阿秀學姊從高雄回來,不知為了什麼事,趕去呂老師和吳達芸老師所住的公園路日式宿舍,滿身疲憊又飢又渴,吳老師燉好一大鍋牛肉,端出香噴噴的牛肉麵,那是我至今印象最深刻、最好吃的牛肉麵。
鹽分地帶文學學術研討會那天,我特別帶了兩本鳳凰樹文學獎歷屆正獎作品集(1997年編印)。第七屆的現代詩正獎、貳獎從缺,佳作排名第一是初安民(71級)的「僑生」,作品集卻把我同列為佳作的「標本──烏腳病醫院參觀記行」,陰錯陽差誤植為正獎(真是有夠歹勢),那是大二選修張良澤老師新文藝課,去北門烏腳病醫院戶外教學回來寫的。大四畢業前第八屆鳳凰樹文學獎(1980),我以「澎湖印象」榮獲現代詩正獎,初稿完成後請呂興昌老師過目,他幫我潤飾修改許多。
研討會現場巧遇台語詩人張德本學長,他和同為63級的張恆豪學長、64級許素蘭學姊都曾參與第一屆鳳凰樹文學獎籌辦,64級陳國城學長就是名作家舞鶴。承辦這次研討會的台南市社區大學校長林朝成,在母系任教多年,他和我同年進成大,大一下(1977)同時擔任寫作協會副會長,後來他接任作協會長,並從工科系降轉中文系晚一年畢業。
圓桌會議歷經嗆聲與聲援激情後,我趕緊拉住張老師、呂老師,及張德本學長、朝成合照,以免閉幕解散後失之交臂。
拉雜寫這麼一大堆,是要告訴大家,明年鳳凰樹文學獎邁入第四十屆,我們應該好好回顧學生時代「可歌可泣」的歲月,也許可以收集更多精彩有趣故事,勾串成為更茁壯、美麗的「鳳凰樹」呢。
(初稿於6月14日凌晨,後來根據迴響及求證,發現若干謬誤和不通順,6月17日深夜訂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