向大家報告兩個「好康」的免費活動,是這樣的,刻在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舉行的《台灣文學的發展》主題常設展,將於8月7日卸展,特別策畫一系列相關活動,本周六7月16日下午2時「影響‧新劇場」搬演《一桿稱仔讀奏版》,第二天7月17日下午2時呂興昌老師主講「阿娘的形影──台灣歌謠中的母親」。
這兩項活動雖是台灣文學館策畫的,但與咱們關係非比尋常,呂老師嘛,是我大四的導師,就不必多說了。「影響‧新劇場」的藝術總監呂毅新是成大中文85級系友,她在《一桿稱仔讀奏版》中擔任編劇和導演,演出後還將與台文館創館館長林瑞明教授進行對談。呂毅新的妹妹呂毅倫負責音樂設計,上回(4月24日)還參與演出呢,她倆的爸爸是呂興昌老師,媽媽當然就是吳達芸老師啦,近年致力台灣文學研究的呂老師,「義不容辭」、「責無旁貸」擔任文學顧問。
先說說《一桿稱仔讀奏版》,將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的經典小說,改編成現代版的劇場作品,依照台灣文學館的新聞稿,和毅新寄給我的資料,劇中保留原汁原味的文字意涵,顛覆傳統文學劇場的表演方式,以肢體、聲音、吟唱賦予故事生命力,獨特的美學視覺效果,將文本中的精神與意義演繹出來。為了配合情節及演出設計,也將賴和名作〈流離曲〉中的詩句,與台灣民謠〈一隻鳥仔〉編入劇中,經由多元的形式,進行劇場、文學、音樂的跨界合作,具體傳達台灣文學文本中豐富的內涵與價值。7月16日下午2時於台灣文學館1F演講廳演出,免票入場。活動詳情請上台灣文學館www.nmtl.gov.tw或影響‧新劇場網站www.nvnvtheatre.com or www.facebook.com/nvnvtheatre
呂老師主講「阿娘的形影──台灣歌謠中的母親」,7月17日下午2時在台灣文學館B1國際會議廳開講,新聞稿說,呂老師將以一貫幽默生動方式,帶領欣賞品味台灣歌謠中各類型母親形象,及歌曲演唱背後的風俗趣事、文化意涵與歷史脈絡。
說真的,去年和今年我都到成大台文所旁聽呂老師的「日治時期台灣歌詩研究」,收穫非常多。今年巧遇72級的傅竹雲,她目前任教台南聖功女中,就讀台文在職專班研究所,特別向聖功請半天假選修老師的課。67級陳素珠學姊和70級陳莉娟都曾來旁聽,和我一樣過足課堂「重溫舊夢」之癮。
毅新嘛,三歲就曾被讀大學的我抱在手肘上了,她結婚時我還當司儀呢。我同班編、導、演「大腕」級的鄧崇德(Ted),幾年前首度從美國回台南,班上嚴婉菁和我請他吃飯,呂老師、吳老師和毅新都來了。事隔廿多年,我當然抱不起毅新(其實也不敢啦),Ted和我合力才勉強「抬」起來,吳老師為我們留下溫馨有趣的照片。
講了這麼多,坦白說是為了向毅新表示歉意。上回「影響‧新劇場」首度公演,正好系友會召開委員會籌備會議,我分身乏術沒能觀看。這次她演出的時候,我家兔崽子(生肖屬兔)在台北參加活動,我們全家今天午餐過後就要開車北上了。唉!拜託大家踴躍前往觀賞並聽講,庶幾能稍稍減輕我的罪過啦。
呂興昌老師、吳達芸老師3月12日聯袂參加系友大會,笑得很開心。
系友大會那天呂老師從外面走進來,留下這張有趣畫面。
吳老師和毅新在歐式自助餐前擺出可愛的表情。
毅新和她老公、兒子,全家都參加系友大會,在吳老師旁邊的,是愛湊熱鬧的我。
再來要出賣毅新囉!毅新別怪我,如果沒記錯,以下張照片是吳老師拍的。
我「肖想」重溫抱起毅新的舊夢,但似乎只能徒呼負負……
Ted和我費了番手腳,終於把毅新抬起來了,哈哈!